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教师平台
做好研究 抓好课堂 提质增效
高三政治组 孙丽虹
此次外出学习,收获颇大。专家们对高考方向及高考试题的研究开拓了我的思路,其一轮复习的具体做法引发了我的思考,对我们下阶段的复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高屋建瓴,从多维度研究高考
1、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统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政治学科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政治认同—有信仰;科学精神—有思想;法治意识—有尊严;公共参与—有担当。
考试能力要求: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论证探讨问题能力——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高考命题变革方向研究
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思考发挥,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
一点四面: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 作者:陈友芳,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第53-59页。
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要求
“一核”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这些给我的备考启示是希望学校多安排专家报告,方便老师们“借力使力”,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多磨课,多听课,多琢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相统一。
二、透析高考试卷,探寻命题规律
专家们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让我进一步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欠缺。明确了高考的考察方向与考查内容,高考题就是“例题”,具体展示怎么考,虽然肯定不会出原题,但总有一些共通之处。那怎么研究呢?
(一)从设问及高考要求角度
(二)从设问纵向比较上看,切近重大时事热点
(2018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018全国三)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19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保护生态;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因地制宜)
(2019全国三)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真正重视对高考真题的研究:1、研究考点及破解方法;2、尝试归类,如知识、能力、方法统一;设问角度;综合背景;3、研究尝试总结出题规律(通过年份、模块纵横比,尝试总结模块出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三、夯实基础,优化备考方案
虽然,高考改革已经不再以知识考察为重点,但是,作为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载体,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只增未减——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时政知识——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运用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合乎常理,进而提高答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正定中学的崔素欣老师和河南郸城一高的韩志领老师提供的复习策略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政治生活》复习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考考点 做到心中有数 2.构建知识网络 理顺理清思路
3.突破重点难点 抓住学科主干 4.区分易混易错 消除知识误区
5.对比教材变化 紧跟时代潮流 6.关注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
7.及时跟踪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哲学生活》复习
强化概念教学,筑牢必备知识
1. 全面把握概念的实质 2.用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3.用概念解读材料信息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
(一)加强对模块知识的梳理,加强对考纲和课本的研究:对照知识细目和层级要求梳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根据学科思维特点梳理(模块)知识主线(知识结构、学科思维线索);抓住学科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梳理(抽象与具体)。
(二)关注时事热点——从高一开始积累学科时政语言
1、社会关注问题来源和根据(社会关注,主流媒体追踪,与课本知识相关)
2、处理好宏观与微观,背景与事例的关系(以小见大)
3、充分调动,解放思想,互动探究(全方位,多角度)
供稿/米日新
审订/王淑燕
上传/张敏
做好研究 抓好课堂 提质增效
高三政治组 孙丽虹
此次外出学习,收获颇大。专家们对高考方向及高考试题的研究开拓了我的思路,其一轮复习的具体做法引发了我的思考,对我们下阶段的复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高屋建瓴,从多维度研究高考
1、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统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政治学科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政治认同—有信仰;科学精神—有思想;法治意识—有尊严;公共参与—有担当。
考试能力要求: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论证探讨问题能力——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高考命题变革方向研究
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思考发挥,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
一点四面: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 作者:陈友芳,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第53-59页。
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要求
“一核”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这些给我的备考启示是希望学校多安排专家报告,方便老师们“借力使力”,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多磨课,多听课,多琢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相统一。
二、透析高考试卷,探寻命题规律
专家们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让我进一步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欠缺。明确了高考的考察方向与考查内容,高考题就是“例题”,具体展示怎么考,虽然肯定不会出原题,但总有一些共通之处。那怎么研究呢?
(一)从设问及高考要求角度
(二)从设问纵向比较上看,切近重大时事热点
(2018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018全国三)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19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保护生态;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因地制宜)
(2019全国三)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真正重视对高考真题的研究:1、研究考点及破解方法;2、尝试归类,如知识、能力、方法统一;设问角度;综合背景;3、研究尝试总结出题规律(通过年份、模块纵横比,尝试总结模块出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三、夯实基础,优化备考方案
虽然,高考改革已经不再以知识考察为重点,但是,作为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载体,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只增未减——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时政知识——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运用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合乎常理,进而提高答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正定中学的崔素欣老师和河南郸城一高的韩志领老师提供的复习策略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政治生活》复习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考考点 做到心中有数 2.构建知识网络 理顺理清思路
3.突破重点难点 抓住学科主干 4.区分易混易错 消除知识误区
5.对比教材变化 紧跟时代潮流 6.关注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
7.及时跟踪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哲学生活》复习
强化概念教学,筑牢必备知识
1. 全面把握概念的实质 2.用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3.用概念解读材料信息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
(一)加强对模块知识的梳理,加强对考纲和课本的研究:对照知识细目和层级要求梳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根据学科思维特点梳理(模块)知识主线(知识结构、学科思维线索);抓住学科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梳理(抽象与具体)。
(二)关注时事热点——从高一开始积累学科时政语言
1、社会关注问题来源和根据(社会关注,主流媒体追踪,与课本知识相关)
2、处理好宏观与微观,背景与事例的关系(以小见大)
3、充分调动,解放思想,互动探究(全方位,多角度)
供稿/米日新
审订/王淑燕
上传/张敏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GO
将文章转发到班级群
做好研究 抓好课堂 提质增效
高三政治组 孙丽虹
此次外出学习,收获颇大。专家们对高考方向及高考试题的研究开拓了我的思路,其一轮复习的具体做法引发了我的思考,对我们下阶段的复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高屋建瓴,从多维度研究高考
1、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统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政治学科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政治认同—有信仰;科学精神—有思想;法治意识—有尊严;公共参与—有担当。
考试能力要求: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论证探讨问题能力——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高考命题变革方向研究
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思考发挥,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
一点四面: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 作者:陈友芳,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第53-59页。
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要求
“一核”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这些给我的备考启示是希望学校多安排专家报告,方便老师们“借力使力”,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多磨课,多听课,多琢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素养与应试备考相统一。
二、透析高考试卷,探寻命题规律
专家们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让我进一步感觉到自己能力的欠缺。明确了高考的考察方向与考查内容,高考题就是“例题”,具体展示怎么考,虽然肯定不会出原题,但总有一些共通之处。那怎么研究呢?
(一)从设问及高考要求角度
(二)从设问纵向比较上看,切近重大时事热点
(2018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018全国三)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19全国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保护生态;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因地制宜)
(2019全国三)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真正重视对高考真题的研究:1、研究考点及破解方法;2、尝试归类,如知识、能力、方法统一;设问角度;综合背景;3、研究尝试总结出题规律(通过年份、模块纵横比,尝试总结模块出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三、夯实基础,优化备考方案
虽然,高考改革已经不再以知识考察为重点,但是,作为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载体,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只增未减——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时政知识——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运用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合乎常理,进而提高答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正定中学的崔素欣老师和河南郸城一高的韩志领老师提供的复习策略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政治生活》复习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考考点 做到心中有数 2.构建知识网络 理顺理清思路
3.突破重点难点 抓住学科主干 4.区分易混易错 消除知识误区
5.对比教材变化 紧跟时代潮流 6.关注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
7.及时跟踪训练 提高应试能力
《哲学生活》复习
强化概念教学,筑牢必备知识
1. 全面把握概念的实质 2.用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3.用概念解读材料信息
这对我们的备考启示就是
(一)加强对模块知识的梳理,加强对考纲和课本的研究:对照知识细目和层级要求梳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根据学科思维特点梳理(模块)知识主线(知识结构、学科思维线索);抓住学科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梳理(抽象与具体)。
(二)关注时事热点——从高一开始积累学科时政语言
1、社会关注问题来源和根据(社会关注,主流媒体追踪,与课本知识相关)
2、处理好宏观与微观,背景与事例的关系(以小见大)
3、充分调动,解放思想,互动探究(全方位,多角度)
供稿/米日新
审订/王淑燕
上传/张敏